服務項目 |
交通廣告用反光膜 |
面向地區 |
隨著化學工業、特別是合成樹脂的發展,各個研發機構不斷研究創新,利用玻璃珠技術,合成樹脂技術,薄膜技術和涂敷技術,相繼開發了一系列高質量逆反射產品。
反光膜的分類方法有很多。其中比較普遍接受的分類原則,是以逆反射單元的基本結構為基礎,根據反光膜正面光度性能的逆反射系數高低為主的排序方法。但考慮到反光膜的不同工藝,有些是專門為解決非正面逆反射亮度的,有些是兼顧兩方面性能的,還有些是針對惡劣氣候條件下的視認需求的,所以這種分類方法,也存在不足之處。因此,熟悉和掌握各種不同的反光膜的應用條件和設計功能,就顯得十分必要。
按照反光膜的背膠種類,反光膜可以分為熱敏膠反光膜、壓敏膠反光膜和無背膠反光膜。傳統的應用于交通設施領域的反光膜以壓敏膠為主。壓力敏感型背膠,無需加熱、溶劑或其他準備工作可粘附在光滑、清潔表面,交通標志一般粘貼在鋁板或鋁合金板面上。熱敏膠的粘性在對材料加熱并施加壓力的情況下才會被激發。無背膠反光膜,通常用于交通錐反光帶、臨時卷疊警告標志及設施柱反光帶等自帶支撐的材料制造而成。
談到反光膜的科學分類方法,就不能離開對應用反光膜有很大指導意義的反光膜標準。在世界各國的反光膜標準中,中國的反光膜標準、美國材料與測試協會標準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標準、美國聯邦公路管理署交通標志逆反射材料指導意見等,對世界各國的研究和應用逆反射材料制作交通標志,改善交通安全,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。下面,我們逐一進行介紹。
交通控制與安全技術,已經發展了上百年。從人類部交通標志標準在1908年問世于英國以來,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持續投入了大量的科研技術資源,來分析和掌握逆反射技術在交通安全領域的作用和價值。在這方面,走在前列的,是歐美等發達國家,他們的研究成果,在很多方面,幫助中國在短短的10多年時間里,走過了從無到有的過程——中國的交通標志反光技術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,以交通標志國家標準GB5768和交通標志用反光材料國家標準GB18833為主要技術規范。在很多方面,這些標準還處在大量完善和發展的階段,相關的科學應用方法和效果研究結論等,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實踐。
高強級反光膜主要用來制作指路標志、禁止標志、警告標志和指示標志等交通主要標志。高強級反光膜問世后,駕駛員識別交通標志的時間縮短,發現前方標牌和障礙的距離顯著提前,大大地增加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時間,降低了夜間公路交通事故發生率,提高了交通安全性。根據實證研究,高強級逆反射材料的亮度,比工程級逆反射材料的亮度,大幅度提高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,在中國高速公路上就已經大量使用了這種高強級逆反射材料。